湖南门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频道 » 科技人物

科技人物

科学之恋丨徐雪松:为万物互联赋智赋能

2022-04-27 12:00:53科技人物来源: 红网作者:潘锦 王丽霞 李晓彤 金飞燕
湖南工商大学教授徐雪松。红网时刻新闻4月26日讯(记者 潘锦 通讯员 王丽霞 李晓彤 金飞燕)“不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就是在为去实验室做准备”,4月25日,在湖南工商大学工业互联网实验室,湖南工商大学教授徐雪松正带领学生调整各种实验参数,他如此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

湖南工商大学教授徐雪松。

红网时刻新闻4月26日讯(记者 潘锦 通讯员 王丽霞 李晓彤 金飞燕)“不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就是在为去实验室做准备”,4月25日,在湖南工商大学工业互联网实验室,湖南工商大学教授徐雪松正带领学生调整各种实验参数,他如此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

“这个模型是不是很高大上?”他指着电脑屏幕上一个工业机器人的数字模型说道:“这是一个数字孪生模型,它比看起来更加复杂精密,我们可以不用深入施工现场,就能掌握它的工作状态和各项参数,并适时进行调整。”

近年来,徐雪松加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教授研究团队,回应时代重大需求,专注破解工业智能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通过算法算力为智能制造赋能,为湖南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理论一小步 应用一大步

工业智能是什么?徐雪松认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就是指设备终端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够作出自主决策和判断的能力。

理论的一小步,应用上就是一大步。比如一条生产线,如果发生故障或安全事故,传统的方法是人工巡检或传感器发现问题,把数据传给后端系统或管理人员,再把处理指令传达给生产现场,这样一来一回,就有可能耽误时间,造成重大损失。能否让我们传统的工业机器、设备终端和传感器具有更实时的计算能力、更智慧的决策能力及更高效的协作能力呢?这就是徐雪松研究的课题——工业物联网及边缘计算。如同我们人类3岁小孩,由于受大脑容量和发育周期限制,是无法达到15岁大脑智商的,并且其智力的发展是个缓慢而不断学习的过程。在万物互联时代,各类边缘设备同样存在异构性和网络节点存储、计算、带宽资源稀缺性难题,人工智能也有个不断学习发育的过程。

为此,徐雪松和研究团队创新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受限资源和扩展资源的“云-边”协同的边缘计算架构,减少边缘计算环境下多端数据通讯量和计算资源消耗。在此框架上设计了一种Thin Learning System(TLS)的轻学习框架,能让更多工业物联终端在资源受限条件下具备更高效的大脑和学习能力。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要把3岁小孩的智商提高到15岁。”徐雪松说,大到生产设备,小到一个摄像头,都是能被算法赋能的对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有时为了一个数据的核准,他要连续加班几个晚上,“别人是996,我们是997”。

科学研究 落地是关键

2022年3月,第17届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举行,徐雪松和同事带领的学生团队获得全国特等奖。这既是今年湖南省高校唯一,也是全国工商财经类高校唯一的一个特等奖。

该项目在陈晓红提交国家有关部委的政策建议《直面疫情防控问题,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指引下,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决策创新模式与集成示范平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技术支持下韧性城市风险防控与管理决策”的大力支持。

徐雪松与学生在实验室。

“顶天立地做科研,落地是关键。”作为高校教师,徐雪松一直注重将科研与育人相结合,他每年寒暑假都会带领学生开展广泛社会调研,通过参加各类项目实践和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翻开徐雪松在指导学生学术科研创新方面的成绩册,是满满的荣誉和感动。5年间,他以第一指导老师的身份,带领大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重要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31项。其中包括全国特等奖2项,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4项,省级特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5项等;指导大学生获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3项,省级立项5项,他还先后指导学生成立了4家企业,获得天使轮融资超过500万元。

除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效,徐雪松还积极为湖南省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他提出的面向工业物联网的“云-边”协同深度学习框架及算法的相关成果在TII、JIoT、KBS等顶级期刊发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项,获得较好的科研转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探索永不止步

“人生不设限”是徐雪松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这是他永不止步探索精神的体现。

1997年,徐雪松进入大学,选择了自动化专业,从此与工业自动化结缘,本硕博连读期间,所学也皆紧紧围绕着“工业自动化”这一课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实践。

2012年,在湖南工商大学任教后,徐雪松发现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欠缺,又前往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就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不躺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去探索未知,扩展自身知识的边界,这为徐雪松的交叉融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徐雪松指导学生。

2016年,徐雪松前往美国布兰迪斯大学Volan复杂系统国家研究中心访学,学习国外的先进人工智能技术。这段访学让他发现,国内与国外的差距不仅仅在于技术方面,更在于高校科研与企业的对接程度。“他们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直接应用和服务于产业界的,比如说斯坦福高校研究的成果,大多会被硅谷产业采纳吸收。”

访学归来,徐雪松加入陈晓红的团队,从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能源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陈晓红的指导下,先后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集成项目、重大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依托项目研究,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对接产业需求,突破关键技术难题,服务于湖南“三高四新” 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及数字经济建设需要。

面向未来,徐雪松踌躇满志,准备为人工智能主导下的万物互联时代,增添更多湖南元素。

来源:红网

作者:潘锦 王丽霞 李晓彤 金飞燕

编辑:徐丹

原文为科技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keji.rednet.cn/content/2022/04/26/11165678.html

文章评论